一、当“自我”变成“工具” 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让我们习惯于不断输出,拼命思考、工作、消费、焦虑。头脑本应是我们的工具,却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主人之位,成了无休止的“思虑工厂”。于是我们常常发现: 脑海总...
无念、无相、无住:〈金刚经〉助你获得自由自在之心
无念是对于内在妄念与贪欲的否定,无相是对于外在虚幻色法的否定,而无住则是不执着于内在妄念、贪欲与外在虚幻色法之义。 一、缘起:从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说起 《金刚经》中有一句被称为“佛门纲宗”的话: “...
范式失序与心灵平衡:来一场由内而外的重生
我们正处在一个范式失序的时代。科技的飞速发展、信息的泛滥传播,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,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更广阔的知识储备,也因此开启了更深层的智慧。人类的思维在集体觉醒,开始反思过去的一切:价值观、人生...
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
在人生的旅途中,总有一些时刻,让我们觉得道路已经走到尽头。无论是事业的瓶颈、感情的失意,还是生活的重压,都会让人感到前路茫然,似乎一切都被困住。 这正是王维诗中所说的“行到水穷处”——那种走到绝境、无...
王阳明心学:随缘应物,知行合一
一、心即理:大道不在远方 王阳明有一句著名的论断:“心即理”。这句话在中国思想史上可谓惊雷一般。它颠覆了许多学者对于“理”的理解。宋代理学家多认为“理”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,需要通过格物致知来发现、推演...
禅宗与佛教的关系
佛教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以来,历经两千余年,传播至世界各地,逐渐演化出不同的宗派与体系。禅宗,作为佛教在中国生发出的独特流派,其地位与影响可谓深远。那么,禅宗与佛教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?它是佛教的一部...
怨气是如何产生的?如何去消解它?
在人生的境遇里,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无法掌控的时刻:明明付出了努力,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;明明坚守了善意,却换来不公与冷漠;明明有话想说,却发现说了也无济于事。于是,心里便积起了一股无处安放的情绪,这就...
佛学的本质
佛学,表面上看似一门宗教学科,其实远远超越了信仰层面的依赖。它并不是用来供奉偶像、乞求庇佑的外在仪式,而是一种透过生命本质的智慧探求。真正的佛学,不是让人去膜拜佛陀,而是去成为佛陀;不是让人依靠超自然...
明心见性 开悟觉醒
世间人常说“修行”,但真正的修行并不是远离尘世、避入深山,而是 在日常起居中看清自己的心。佛法讲“明心见性”,道家言“返本归真”,其实都在指向同一件事:让我们透过幻象,认回那个本来清净的自我。而这条路...
转载:(禅宗)修行总领——明心见性
真修自求自印,假修外求外印; 有感禅宗衰微,邪知邪见盛行; 以下,皆为禅宗以心传心之秘。 顺应时代发展,在此无私分享给诸位实修实证的求道者。 若无实修实证,或未到所言之处的修行者。 只会‘自以为’能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