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当“自我”变成“工具” 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让我们习惯于不断输出,拼命思考、工作、消费、焦虑。头脑本应是我们的工具,却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主人之位,成了无休止的“思虑工厂”。于是我们常常发现: 脑海总...
无念、无相、无住:〈金刚经〉助你获得自由自在之心
无念是对于内在妄念与贪欲的否定,无相是对于外在虚幻色法的否定,而无住则是不执着于内在妄念、贪欲与外在虚幻色法之义。 一、缘起:从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说起 《金刚经》中有一句被称为“佛门纲宗”的话: “...
来一场专注力的修行,让能量回归当下
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,我们以为自己越来越聪明,实际上却愈发分散。每天浏览无数短视频、新闻、社交动态,脑海中充满各种片段化的信息,却很少有真正沉下心来的时刻。于是,人们常常感到疲惫、焦虑、注意力涣散,甚...
🪷《一念回光是净士》禅诗讲义
——从回光到极乐的心法次第 原文 一念回光是净士无染无住达真无念念清净便极乐当下其心是佛祖 来自微信公众号“禅医堂”的文章“修行总领——明心见性”下方的用户“空@灵”的评论。觉得很受用,特借下方讲解来...
范式失序与心灵平衡:来一场由内而外的重生
我们正处在一个范式失序的时代。科技的飞速发展、信息的泛滥传播,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,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更广阔的知识储备,也因此开启了更深层的智慧。人类的思维在集体觉醒,开始反思过去的一切:价值观、人生...
禅宗与佛教的关系
佛教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以来,历经两千余年,传播至世界各地,逐渐演化出不同的宗派与体系。禅宗,作为佛教在中国生发出的独特流派,其地位与影响可谓深远。那么,禅宗与佛教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?它是佛教的一部...
佛学的本质
佛学,表面上看似一门宗教学科,其实远远超越了信仰层面的依赖。它并不是用来供奉偶像、乞求庇佑的外在仪式,而是一种透过生命本质的智慧探求。真正的佛学,不是让人去膜拜佛陀,而是去成为佛陀;不是让人依靠超自然...
明心见性 开悟觉醒
世间人常说“修行”,但真正的修行并不是远离尘世、避入深山,而是 在日常起居中看清自己的心。佛法讲“明心见性”,道家言“返本归真”,其实都在指向同一件事:让我们透过幻象,认回那个本来清净的自我。而这条路...
转载:(禅宗)修行总领——明心见性
真修自求自印,假修外求外印; 有感禅宗衰微,邪知邪见盛行; 以下,皆为禅宗以心传心之秘。 顺应时代发展,在此无私分享给诸位实修实证的求道者。 若无实修实证,或未到所言之处的修行者。 只会‘自以为’能懂...
“身·心·灵”的起源、科普、相关书籍推荐
在当今社会,“身心灵”已经成为一个频繁出现的词汇。它既出现在心理学、医学的讨论中,也常见于哲学、宗教、乃至流行文化的语境。但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停留在模糊甚至误解的层面。 那么,“身心灵”究竟从何而来?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