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佛经中,佛陀曾向弟子须菩提预言:他圆寂之后,佛法将经历三个时期——正法时期、像法时期与末法时期。正法时期约一千年,是佛法昌盛之世,僧众精进修行,证果者众多;像法时期亦约一千年,形式尚存而实质渐衰,佛...
正念、冥想、打坐、禅定之间的关系区别与修行步骤指南
在现代社会,“正念”“冥想”“打坐”“禅定”这几个词几乎人人耳熟能详。它们被广泛用于心理疗愈、职场管理、灵性成长等领域,但许多人并不清楚:这些概念到底有什么区别?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?如果想要真正修行...
不要成为头脑的工具,身体的傀儡,情绪的木偶
一、当“自我”变成“工具” 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让我们习惯于不断输出,拼命思考、工作、消费、焦虑。头脑本应是我们的工具,却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主人之位,成了无休止的“思虑工厂”。于是我们常常发现: 脑海总...
无念、无相、无住:〈金刚经〉助你获得自由自在之心
无念是对于内在妄念与贪欲的否定,无相是对于外在虚幻色法的否定,而无住则是不执着于内在妄念、贪欲与外在虚幻色法之义。 一、缘起:从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说起 《金刚经》中有一句被称为“佛门纲宗”的话: “...
来一场专注力的修行,让能量回归当下
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,我们以为自己越来越聪明,实际上却愈发分散。每天浏览无数短视频、新闻、社交动态,脑海中充满各种片段化的信息,却很少有真正沉下心来的时刻。于是,人们常常感到疲惫、焦虑、注意力涣散,甚...
🪷《一念回光是净士》禅诗讲义
——从回光到极乐的心法次第 原文 一念回光是净士无染无住达真无念念清净便极乐当下其心是佛祖 来自微信公众号“禅医堂”的文章“修行总领——明心见性”下方的用户“空@灵”的评论。觉得很受用,特借下方讲解来...
范式失序与心灵平衡:来一场由内而外的重生
我们正处在一个范式失序的时代。科技的飞速发展、信息的泛滥传播,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,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更广阔的知识储备,也因此开启了更深层的智慧。人类的思维在集体觉醒,开始反思过去的一切:价值观、人生...
禅宗与佛教的关系
佛教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以来,历经两千余年,传播至世界各地,逐渐演化出不同的宗派与体系。禅宗,作为佛教在中国生发出的独特流派,其地位与影响可谓深远。那么,禅宗与佛教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?它是佛教的一部...
佛学的本质
佛学,表面上看似一门宗教学科,其实远远超越了信仰层面的依赖。它并不是用来供奉偶像、乞求庇佑的外在仪式,而是一种透过生命本质的智慧探求。真正的佛学,不是让人去膜拜佛陀,而是去成为佛陀;不是让人依靠超自然...
明心见性 开悟觉醒
世间人常说“修行”,但真正的修行并不是远离尘世、避入深山,而是 在日常起居中看清自己的心。佛法讲“明心见性”,道家言“返本归真”,其实都在指向同一件事:让我们透过幻象,认回那个本来清净的自我。而这条路...

